赞!有血性的男人!
开篇先承认,我是个庸俗的、无知的、浅薄的女人。
不过我一直想,也许《越狱》之所以走红,是因为在剧中的麦扣史高飞、林肯扒肉丝、约翰阿布如贼、茶八哥、希诺特以及塑壳锐等主角身上,我们体会到了久违的两个字:男人。
所谓男人,就是像很久以前,我们的阿妈在我们这般年纪的时候,大呼小叫着看的高仓健,彼时他在《追捕》里演那个被陷害的警官杜丘。
不是什么花样男子F4。不是耽美少年。不是王的男人。不是一切生物上是男人而心理上比女人还女人的人。
所以我想,我之所以看金庸并且喜欢杨过不喜欢张无忌,就是因为前者是个男人,后者就不大算。
所以《飘渺录》卖得红,因为现实生活里没有姬野同学和阿苏勒同学那样的纯种男人。
所以,我喜欢看男人发怒的一瞬间。喜欢看男人不由分说做决定的一瞬间。喜欢看男人有自己霸道的时刻。因为我身处在社会主义一流大学里,身边的学士硕士博士哥哥们,竟然大部分都湮没了男子气。只有在少数的时刻,性别的天性才可以显露出来。
我不是鼓吹大男子主义。我只是欣赏,男人有男人样,女人有女人样。
下面贴上我这些唠叨的来源——一篇来自中青报的报道,赞扬了高校菘(二声)男当中的一支奇葩~
名校研究生刀捅数人被赞“校园英雄”
南京某名牌大学在读研究生左凡(化名)因情感纠葛,在被人围殴时持刀捅伤6人。
消息一出,有关此事的讨论迅速在国内各大论坛蔓延。不少与左凡年龄相仿的大学生留言“赞赏这种校园里已经罕见的血性”,有的干脆称左凡为“校园英雄”。近日,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对这起案件作出判决。
伤人者在赞誉声中被描述成“不畏强敌的英雄”
家培养的高素质、高层次人才。”226名同学一致请求法庭对左凡从轻处理。
实际上,早在事发后不久,“天涯社区”等BBS上对此事的议论就热闹异常。起初,网友留言大多是“挺可惜的”、“不值得”,随着事件的广泛流传,网友们的评论性质逐渐超出一般的法律和道德评判范围。
“他做了我们想做但没有勇气做的事。”<
/span>一位正在念大三的网友写道,“普通民众在面对歹徒、恶势力的时候,往往明哲保身,怕的心理因素作祟,使得社会风气愈发不正常。左凡单枪匹马,最终亮剑,真是大快人心!”
网友陈少更是表现出景仰之情:“我觉得在被别人群殴的情况下,这是保护自己尊严最好的方法……难得左兄念到研究生还能保持这种血性。”
很快,左凡在一片赞誉声中被描述成“不畏强敌的英雄”。一个已经毕业的校友表示愿意出钱让师弟们把学校“全国硕士研究生报名点”的横幅改为“左凡,×大汉子的榜样”,以宣扬其精神。这位校友认为:“师弟这种行为诚然不可取,但那种不畏暴力,奋勇杀敌的壮举;那种以一当十,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英雄气概,是伟大精神的写照。”
更多的人开始为左凡辩护。“他肯定是没有办法。”网友周至说,“比如我走在大街上,突然有人冲到面前来打我。如果对方是一个人的话,我就跟他对打;如果对方是两三人的话,打不过我就跑;如果是10多个人的话,打又打不过,跑又跑不掉,也不知对方会不会置自己于死地的情况下,只好采取极端的做法以暴制暴。对方人多,捅了一个不足以缓解被侵害的状况,所以多捅了几个。”
很多网友包括签署联名信的同学都认定,左凡伤人是“生命受到威胁时的自然之举,应判定为‘正当防卫’”。
网络和现实中的追捧比犯罪更让人担忧
对于这场法庭外的评判,负责审理该案件的法官、南京市玄武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庭长王萍认为,“他们都是在未掌握基本事实的情况下作出的判断”。
经审理查明,本案另一被告上海某电子公司员工徐方(化名)因女友提出分手而迁怒左凡。于是,徐方打电话给左凡,约其见面。因为担心“吃亏”,他托厨师朋友王某找人来帮忙,王某则找南京某学院的在校生孙某纠集了5名同学和几名厨师,一起去“撑场子”。当晚,徐方和左凡在学校附近见面,一言不合便扭打在一起。王某等人见状上前围殴左凡,将其打倒在地。这时,左凡掏出随身携带的长约
王萍表示,根据刑法规定,构成正当防卫的条件之一是“防卫不得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危害,亦即要求防卫措施与不法侵害在强度上基本相当”,在本案中,左凡主观上虽有防卫意图,但其面对徐方等人的拳打脚踢,持刀挥舞,且造成两人重伤的严重后果,应属于防卫过当。而追捅徐方的做法已不属防卫范畴,涉嫌故意伤人。
对于这些情况,签署联名信的学生以及那些奉左凡为“校园英雄”的网友们显然并不了解。同样收到联名信的玄武区检察院在调查后发现,签名的226人当中,大多数都不认识左凡,甚至连案情都不清楚。一名大二学生告诉检察官,他只是得知同校一名学生在外被人打伤,还被拘留,感到十分气愤,就在“呼吁信”上签了名。
该校一名在读研究生回忆,当时事情很快传遍了校园。几天后,有同学在校门口摆了张桌子,上面放着“呼吁信”让大家为校友“伸冤”。本来她不想签,因为情况到底怎样根本弄不清,“有说伤人的刀是左凡自带的,有说刀是从水果摊上抢的,连案发地点都有三四个版本”。不过,看着旁边左凡的家长,她觉得做父母的挺可怜,后来也就签了。
在王萍看来,学生们的举动从感情上可以理解,但这不能成为司法机关对左凡从轻处理的依据。而作为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,如果在不知真相的情况下就凭“感情”签名呼吁,就有是非不分的“嫌疑”。
比如呼吁信上只写了“孤身一人被10余名社会青年围攻袭击,左同学奋起自卫,但鼻梁骨被打断,多处带伤”,丝毫没有提及左凡持刀对别人造成的伤害。王萍说,被重伤的其实也都是大学生,其中一人不得不摘除一侧的肾脏,另一人心脏心包被捅破,送到医院时心跳已经停止,幸亏当日一位主任医生值班,及时救治才脱离危险。
据王萍回忆,第一次开庭时,左凡极力为自己的行为辩解,他认为“如果我当时不掏出刀来防卫,可能今天受重伤的就是我”。左凡的辩护律师一番慷慨陈词之后,与左凡同来的不少青年甚至在法庭上起立鼓掌。
“网络和现实中的追捧比犯罪更让人担忧。”王萍说,同学们的声援与赞扬,对左凡正确认识其行为没有任何帮助。王萍注意到,在最初几次庭审中,左凡时常面带笑容。
高校法制教育课看似齐全实际上多数学生缺乏法制观念
对于判决,被告人左凡、徐方等均表示接受。面对记者采访,他们不愿多说。左凡称“自己社会经验不足,以后应吸取教训”。
徐方在左凡所在高校的BBS上发帖称:“我也是来自偏远农村的刚毕业的大学生,通过自己的努力才有今天的工作和生活。父母都是普通农民,他们靠种田供养我们姐弟几个读大学。现在他们一身病,还在农村种地。到现在我都没敢告诉他们这件事,我怕他们承受不了,看来只能隐瞒一辈子了。我只觉得太对不起左凡和他的家人,对不起受伤的人,以及我的父母,但我也实在无能为力了。如果你们能见到左凡,替我说声‘对不起’。”
根据惯例,这起被告人为在校学生的案件放在少年法庭审理。王萍称,法院在判决时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考虑了“在校学生”、“初犯”等情况,为的是“治病救人”。
在王萍看来,近年来,大学生犯罪屡屡发生,而高校的法制教育课看似齐全,实际上多数学生缺乏最起码的法制观念。不少大学生被告在宣判后的第一句话都是“如果早知道后果这样严重就不做了”。
王萍认为,学校应该教会学生在合法的范围内维护自己的权益,以保证面对伤害时作出正确的选择。比如左凡就可以有别的选择,事前徐方的女友曾劝他不要见面或是陪他一起去,都被左凡拒绝了。而在事发地不远处就有一辆值勤的警车。事实证明,接到报警后不到一分钟,警察就能赶到现场,如果事先请朋友暗中照顾,就不会有后来那一摊摊的血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