入职两则

1.

人家说出国后,有culture shock. 我上班以后,也有culture shock. 全球化的时候,不同国家间的culture shock少了,我去欧洲玩的时候,到处都觉得坦然,白天出门讲英文,晚上回来电脑一开,和国内一样看gossip girl。但是学校里受的教育跟工作的内容天差地别,我只是从五道口到了怀柔,就愣是被shock了一跟头。

在工厂上夜班的时候,我和一个工业工程专业的同学一起面对面坐在流水线旁边,把巧克力塞到盒子里。流水线噌噌噌地流,我们俩盯着盒子,不停地塞。塞到无聊处,她问我:你想什么呢?

我深情地望了望身边猛力塞盒子的农民工姐妹们,回答:我在想,人要塞多久的盒子,心灵才能被彻底异化!

这位工业工程的同志像看精神病一样地看着我,说:你知道我想什么吗?我一直在算,如果让生产效率达到最大化,这条线上还能裁掉几个人……

然后我们俩都囧掉了……

总归就是类似的经历吧。反正一坨坨的,够我shock几天。我在THU那会子,受的教育都是往大了吹那一路的,我刚坐在大一课堂上那一天,就有个黄毛老儿跑来对我们说“你们将来是要作国学大师的”,我们目瞪口呆,没想到大师也能批量生产。上了七年学,天天被要求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述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”(顺便问一下,张载同志是不是除了吹了这几句华丽丽的大牛之外,也没什么其他过人建树了?)。现在我去上班,也有人对着我们说“你们将来都是要做管理层的”,然后补一句:“但不是所有人都能~~~”但是跟学校不一样的是,这人说完没有像黄毛老儿拍拍屁股就走,或者说一些“为天地立心”之类的大道理,而是塞给我们一套“你必须具备的67项能力”,让我们一个个对着比。

这67项能力致力于把人打磨成完美的管理工具,因此七十八般武艺无所不包,譬如计划能力哇,分配任务能力哇,公平对待下属能力哇,冲突处理能力哇……每项下又分十几个小项让人自测,精准细致到让人吐血。我概念里,一个Ipod用67道工序估计也能组装个差不多了,何况是个人。我就这样从未来的国学大师变成了一个Ipod,喔,叫我如何不shock。

不过说到为天地立心什么的,突然想起来一个故事。说某大师(忘了是谁了……反正就是梁启超之类的……)最讨厌人讲大话。有一天他碰到他的小侄子,就问他说:你将来想干嘛?小侄子刚读了几本书,气沉丹田,向叔叔大喊一声:“为天地立心,为生民立命,为往圣述绝学,为万世开太平!” 大师听了大怒,心说这么小就会吹花哨牛皮,遂大喝一声:“为天地立心,立的是甚么心?!”小侄子呆了半响,落荒而逃。

这个故事还有一个后续,是我自己发现的。在有篇对汪涵的专访中,汪涵一扫人们心目中无知主持人的刻板印象,摇身一变,成为大儒:“宋代哲学家张载说要为天地立心,为天地立什么心?就是孟子所说的四善端,恻隐之心、羞恶之心、辞让之心与是非之心。”

啊,汪涵好厉害啊~他要放到古代,一定能当大师的小侄子了!

2.

我对我的学科,一直有一种又爱又恨的感情。

社会学这个东西,总有人听到后觉得高深莫测,继而认为我一定通晓社会上的种种道理和玄机,解读社会现象,洞察社会风云,了解社会规律,预测社会走势……

屁咧。

社会学能干什么,社会学界内部都一直吵得不可开交,我一个小屁,半路出逃,知道个毛。

以前,我们这行也是出些人物的。譬如涂尔干,马克思,韦伯……唉,也就是这三个人出来撑门面了,你们都懂的。

现在,我们这行真是江河日下,一天不如一天。总有些三流头脑的人物投身社会学,把社会学搞得乱七八糟。三流头脑搞烂社会学的表现有三种,待我细细说明。

第一种三流头脑的人,学了些不三不四的洋文,读了些七七八八的译本,就摇身一变,写起一些中不中西不西的文字,客气人管这个叫翻译腔,我一般就管这个叫不是人话。这些不说人话的同志,致力于发明某些新理论、新概念,恨不得自己变成第二个涂尔干,搞出来的东西除了编辑谁都不愿意看。突出代表……哼哼,我就不说了,反正某些老师还挺推崇他们的……

第二种三流头脑的人,学会了复杂无比的统计,玩一些数字上的无聊把戏,到最后证明的都是傻子也知道的道理。这票人就更多了,随便骂骂也无所谓。传说中著名的美国社会学核心期刊上的某paper,就根据全国性的调查数据,佐以前沿性的统计手法,历经艰难险阻,证明出“子女离父母家越近,看望父母次数越多”和“子女收入越高,赡养父母的钱数越多”的弱智性结论。更不用提某些国内期刊登载的“大学生在求职时,希望得到社会声望高、收入高的工作”的SB型结论,真是与前者不相伯仲,难分高下。

第三种三流头脑的人,可能头脑还不够三流。凭了城墙砖一样厚的脸皮,勾结上政府官员,捞到基金做课题。做出来的课题还省优部优的,发出来的paper都是“HX社会要分三个阶段建设”、“HX社会是社会发展的终极形态”、“中国社会需要进一步改革开放”之流,连新华社的水平都比不上……

这三种人当中,当然是第三种人最烂,第一种人次之,第二种人尚好。因为倘若有一天第二种人能洗心革面,还能拿自己的excel或者spss之类的统计本领去干点有用的事儿,第一种人和第三种人就只能继续生产粪便……

我扯了这么些,主要是再次被我们学科的SB们雷到了。前两天,我们公司请了全球知名的G公司做调查。搞社会学的基本上都知道G公司,G公司就是靠美国总统大选的民意调查而发家的,现在早已把罪恶的触角伸到了国内。G公司做了一个挺大规模的调查,也使了一大套问卷,搞了些李克特五级量表什么的,最后,G公司给我们公司报告的主要结论是(我希望这个不是商业秘密……因为是个人都懂的道理它不应该是商业秘密……):

公司员工在进入公司初期大部分都是敬业的……

公司员工的敬业程度和所在部门的同事及领导有很大关系……

公司员工越敬业,工作表现越好……

没了。

这不是废话嘛~~~~看来,除了党国之外,愿意花钱买废话的公司也不在少数。我本来在大学里,也帮着老师们生产了不少废话。只是当时我是卖废话的,现在成了买废话的。想到我们辛苦生产糖果和猫粮的钱就这么被废话公司骗走了,真是让我五内俱焚,郁结不已……

Tags:

3 Responses to “入职两则”

  1. ICE says:

    伟嘉咸菜粮不行 我才不买内。。。我坏笑 哇哈哈哈

  2. river says:

    看来还是有个学术梦,入职之后不甘心呀

  3. SillySnail says:

    哈哈,那个废话结论太欢乐了。你还记得以前咱们讲的那个“休市期间股价不波动”的论文不

Leave a Reply